北京大学教授杨荣祥应邀做客“卫风讲堂”

发布者:屈会超发布时间:2023-12-18浏览次数:10

1217日上午,北京大学杨荣祥教授应邀做客“卫风讲堂”,在崇文楼二楼会议室为文学院师生作题为“字形结构·词义结构·句法表现”的学术报告。讲座由学院副教授曹志国主持。

杨荣祥由二级学科“汉语言文字学”成立的合理性引入课题,对比中西方文字特性的根本区别,阐述汉字表意性对汉语文字与语法之间产生联系的重要影响,梳理发掘“对象自足动词”的发现过程。他从名词定义、分类及具体表现三个方面详细解释“对象自足动词”的核心内容。通过解读大量文书典籍片段,就字形演变历程和字形分部含义两个角度剖析大量文字个例中的“语义磨损”现象。杨荣祥联系古今用语习惯,体会部分句法成分的形式性存在,基于传统研究成果,引发批判性思考,进一步拓展汉字字形研究的映射范围,反映汉语词汇由综合到分析的趋势变化。在讲座互动环节中,杨荣祥对“字形研究的材料选择”“日常研究中繁体字的使用频率”“论文选题的生发来源”“现代汉语理论学习的基础性作用”“语气副词与情态副词的区分”等问题作出详细的解答,并与到场师生展开讨论。

曹志国在总结中对杨荣祥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表示此次讲座深入浅出,着眼于日常教学活动,深耕古典文献,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统一,在知识层面为学生补充日常学习的细节缺失,为接下来学院师生语言学研究的立论方向提供了更多可能。

专家简介:

杨荣祥,文学博士,北京大学中文系人文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首席专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汉语语法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成果有《近代汉语副词研究》《“源远流长:汉字国际学术研讨会暨AEARU第三届汉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新编学生词典》等。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语文研究》《语言学论丛》《世界汉语教学》《汉语学报》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文学院 李泽雅/文 孟可欣 陈梦/图)


Baidu
map